职业生涯规划存在误区的解读及策略

职业生涯规划存在误区的解读及策略


误区一

有的大学生也为自已设计了职业生涯规划,但是具体实施起来的时候,又有很多困难,甚至会走入误区,这是为什么呢?

这个误区是有一个前提的。我们的大学生都经历了高考,这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,来到大学以后,很多同学就放松了,心态有所转变,觉得自己来大学先要放松一下自己,从而导致自己信念缺失,目标不明,迷失了方向,对自己的特质不了解,对社会不了解,处于被动的位置,在职业生涯规划时走入误区在所难免。

有些同学把职业规划等同于职位规划。在这几年的职业规划大赛作品中看到,有的同学在职业规划中说要做董事长、校长、局长等,但缺乏具体的行动措施,那其实是一种职位的规划。提醒大学生们,职业生涯规划的结果虽然很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它的过程,这个实施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澄清自我、探索世界的过程,是一个扩大视野的过程,也是提高综合能力的过程。

还有些同学在做完职业生涯规划后,按部就班地实施,忽略了评估、调整的环节。其实这个环节很重要,因为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动态性,而不是静止的。

在这里,建议同学们,在自己的求学生涯中要有精神高度,要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,才会有精神动力和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和世界观,才会真正思考自己的未来,才会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处于主动的位置,不会走入太多的误区。

误区二

很多大学生都认为,能在自已喜欢的专业上作出职业规划,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。但是,大部份的大学生还是面临一个难题,专业与理想不一致,这又怎么扭转呢?

理想和专业不一致的问题确实存在。高考时填选专业,一是学生选择专业的随意性较大,二是有很多是由家长决定的,家长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现象来选择专业,却忽略了学生的兴趣、性格。所读的专业不是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,到学校后,才发现自己的专业和理想不一致,学生就会对专业产生了抵触情绪,影响了将来的职业选择。

解决方法有很多,比如辅修或者攻读第二专业,学生如果不是非常喜欢这个专业,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学习他感兴趣的专业。还有就是要加强对所学专业的了解,培养对专业学习的兴趣,明确专业学习的方向。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技能是实现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条件。

在职业发展过程中,理想与现实的脱节几乎人人都会碰上。我不赞成在解决不了专业和理想不一致的情况下,采取消极、偏激的手段,觉得专业不好就不用心学甚至放弃等,这种是很危险的,因为既没有解决现实的问题,也没有学好专业,这样,在就业市场中将会面临许多挫折。

误区三

我们经常说“实践出真知”,运用到职业生涯规划上又是怎样一个结论呢?

如果一个学生他愿意不断地实践,从实践中找出适合自已的职业之路,这个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会很大。

在大学期间结合自己的专业、职业目标进行社会实践是非常必要的。社会实践是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、强化实践能力、调整职业规划的重要途径。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,提前深入了解用人单位,提高对社会的认知度;还可以让学生捕捉到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,明确个人职业的发展方向,了解专业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。在大一、大二的时候就要走出校园,到社会中去实践、学习,如果只是在毕业前才去实践,纵使发现了问题,再去改变(这种情况)已经来不及。刚才提到,很多同学觉得职业生涯规划是“纸上谈兵”,忽视了社会实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。

同学们,根据不同的情况,每个人可以制订一个整体生涯规划,作为一个纲领性长期规划;或者制订一个3~5年的生涯规划,作为一种发展的中期规划;或者制订一个1年的生涯规划,作为一个可操作性强,变化较小的短期规划。有了规划生活就有了目标。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。尤其要注意的是,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规划的主体部分,是同个人、家庭和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的,是和个人追求幸福生活密不可分的。所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,要和个人人生目标结合起来,要把职业生涯和家庭、社会生活结合起来。职位数量的增加和毕业生的数量增加不同步,这是一个事实。作为大学生,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,在大学期间,要培育自己积极的心态,重视学习,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,要认识到学习不再是简单的对书本知识的记忆与储存,学习就是适应,即面对新任务、新环境,能迅速吸纳多方信息,从容应对出现的问题;要主动、合理地去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,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,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,陶冶自己的职业情操,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,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,铸造自己的职业精神,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从而成功就业,在未来的职业生涯里,取得事业成功,实现自己的价值,让生命展现更为丰盛的意义,这也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之所在。